百济文化遗产重点研究

其目的在于,整理对文化遗址的学术调查、出土文物的保存处理等实施的调查· 研究成果, 对不同主题实施深层次的分析及研究,与其他研究人员分享专业知识。



百济寺院学术调查研究

“韩中日古代寺院遗址比较研究”计划,目的在于,整理对韩国国内古代寺院遗址实施 调查获得的资料,与中日两国古代寺院遗址实施比较研究,发行报告,为今后发掘调查 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于2008年,本研究所制定了最近受到很大关注的木塔址重点报告发行计划,不仅收集国 内外报告资料,还通过现场调查,确保了图片资料,以此为基础,发行了《韩中日古代 寺院遗址比较研究Ⅰ-木塔址篇》

详细内容

重点研究名称 百济寺院学术调查研究
区分 比较研究
调查期间 2008年至今
调查资料 有文本资料

最近实施古代寺院遗址整修· 复原(龙寺寺遗址、弥勒寺遗址、陵山里古寺遗址等) 研究,在高句丽· 百济· 新罗古都,积极实施遗址发掘调查。同时在日本和中国,也正 在实施古代寺院遗址发掘调查与研究。

调查中,在扶余王兴寺遗址(677年)的木塔址基石和弥勒寺遗址西侧石塔(639年) 的心柱基石内,出土了供奉舍利的舍利具和供养具,受到国内外普通居民和学界人士 的很大关注。出土文物没有毁损,保存原形。其铭文为研究寺院营造主体和兴建背景 提供资料。与此同时,国立扶余文化遗产研究所在成立以来一直对百济泗泌期的弥勒 寺遗址、龙井里古寺遗址、王兴寺遗址、定林寺遗址和军守里古寺遗址等寺院遗址实 施了发掘调查和研究。并制定了“韩中日古代寺院遗址比较研究”计划,以在现有资 料基础上,对韩中日三国实施发掘调查的古代寺院遗址实施比较研究。

于2008年,本研究所制定了最近受到很大关注的木塔址重点报告发行计划。其对象包 括韩中日三国5~7世纪木塔址中实施发掘调查有丰富资料的遗址。韩中日调查遗址共 为58处:以韩国为例,调查范围包括平壤· 庆州· 扶余等16处,日本有奈良· 大阪· 京都 等40处,中国有洛阳· 临漳县2处。

个别木塔址研究主要注重于基坛、平面和基石,也对发掘调查中发现的木塔址筑造手 法、外装和出土文物实施了研究。不仅收集国内外报告资料,还通过现场调查,确保 了图片资料。在报告发行之前,概括了其间调查成果,邀请日本和中国研究人员,在 2009年5月举办了学术论坛。作为最后阶段,于2009年发行了《韩中日古代寺院遗址 比较研究Ⅰ-木塔址篇》重点报告。

于2010年,针对金堂址的基坛、阶梯、基石和平面,收集了韩中日三国的古代金堂址 资料,发行了《东亚古代寺院遗址比较研究Ⅱ-金堂址篇》报告。

于2011年和2012年,发行了重点研究第三项目《东亚古代寺院址比较研究Ⅲ(讲堂址•僧房址•附属建筑址•门址•回廊址篇)》,说明木塔和金堂外寺院设施——讲堂、僧房、附属建筑、门和回廊调查成果。为了分享韩中日寺院研究成果,邀请日本、中国和韩国研究人员,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举行了 “关于东亚古代庭院与寺院址(金堂址)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课题”国际学术论坛以及“2012百济文化重点研究(寺院•庭院•瓦)”为主题的国际学术大会,就重点研究方向和未来课题交换了意见。


image 皇龙寺遗址木塔址全景
image 皇龙寺遗址基石上面及四角柱
image 望德寺遗址东塔遗址全景
image 望德寺遗址西塔遗址基石
image 军守里古寺遗址金铜弥勒菩萨立像(宝物)
image 军守里古寺遗址石造如来坐像(宝物)
image 军守里古寺遗址
image 帝释寺遗址
image 铜制舍利器铭文
image 王兴寺遗址
image 定林寺遗址东侧僧房址
image 弥勒寺遗址东院僧房址
image 书籍

百济都城复原研究

国立扶余文化遗产研究所正在实施百济都城复原研究,建立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 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以完成百济泗泌都城地区发掘资料 的电子化,优化文化遗产信息资料管理和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 系统支持下,对整个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分析和显示 的技术系统。它也是一种地理资料、造型方法和人力资源的整合信息系统,主要支持决 策者的决策过程。最近,考古学领域,为了实施资料的记录、分析、解读和造型,积极 采用该系统。一切文化遗产信息资料将融入地理信息系统是已成定局的。泗泌都城地理 信息系统具有先驱意义。

因此,通过完成泗泌都城遗址信息的电子化,将要实施调查资料的整合,为学界和文化 财产研究机构对遗址空间分布及位置实施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详细内容

重点研究名称 百济都城复原研究
区分 遗址发掘调查
调查期间 2008年至今
调查资料 无文本资料

我们有计划实施百济都城复原研究,建立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以完成百济泗泌都城地区发掘资料的电子化,优化文化遗产信息资料管理与有效利用。

在考古学研究及资料管理方面,对GIS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我们有计划利用建立于2004~2007年的“泗泌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成果。我们要完成百济都城地区遗址•遗迹的电子化,研究考古学信息的综合性•科学性管理方案,并建立有效系统,为普通居民、学界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等有关机构分析遗址空间分布及位置,提供基础资料。

我们已经完成扶余泗泌都城、益山王宫城地区遗址•遗迹地图的电子化,绘制了GIS用图纸,用国家标准数值地图,绘制了等高线、道路及建筑图纸,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建立了扶余泗泌都城、益山王宫城地区的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除了已有的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以外,正在对扶余泗泌都城、益山王宫城地区新发掘的遗址•遗迹继续实施电子化,建立三维位置信息数据库。我们还有计划建立《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百济都城调查及研究资料,以此为基础,收集并持续利用百济都城及宫城的空间分析资料,推行百济都城复原所需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我们有计划将实施熊津都城遗址及遗迹的电子化,建立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更新扶余泗泌都城、益山王宫城信息。我们还要与相关机构进行预算协议,继续优化已建立的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性能,建立服务器,提供网络服务。我们将继续实施多层面研究,发展成为百济都城的研究中心。


image 主画面
image 遗址位置画面
image 遗迹属性及图像画面
image 遗迹属性及图像画面

东亚古代庭院比较研究

A garden was found at the end of latitudinal stone embankment no.4 at the Wanggung-ri Site. During the survey of the garden that we conducted in the period 2004-2007, we identified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garden, a water inlet/outlet, a long exquisite stone structure made for supplying water to the garden, a “ㄱ”-shaped drainage facility (attached to the southeastern corner of the stone structure) for regulating the amount of water flowing into the garden, and a stone structure designed to control water flowing out of the garden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The study revealed a nature-friendly garden displaying exquisite landscaping skill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its kind among structures built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详细内容

重点研究名称 东亚古代庭院比较研究
区分 遗址发掘调查
调查期间 2010年至今
调查资料 无文本资料

在益山王宫里史迹内东西石筑4末端部发现了庭院。于2004~2007年,我们对该庭院实施了调查,发现了庭院中心部的规模及结构和出入水部,此外,在后院发现的文物包括:庭院后边有向庭院供水的精密石造设施;调节水量的“ 乚”字形排水设施,接着石造设施的东南侧墙角;石筑设施,通过庭院的出水部进行排水处理。该庭园不仅是自然式庭院,也是百济造景技术的精髓,这是首次发现的三国时期百济庭院。

从2008年至今,我们对庭院北侧丘陵地区继续实施调查,发现了曲水路和输水设施等,此外,在宫城内部,还发现了曲水路、通道、石筑设施及建筑址,为后院空间研究,提供了资料。调查中还发现了,沿着庭院北侧丘陵的西斜面有采用多种建造手法的输水设施。当时用该设施给宫殿建筑输水了。该输水设施的发现,为研究益山从王宫城到后院的精密水路系统,提供了宝贵资料。曲水路曾在中国东晋时期盛行,也被日本平诚宫东院庭院所采用。研究显示,曲水路是后院空间的核心要素。这为对东亚古代园林建造方式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了表明益山王宫里史迹中的庭院特性,需要对包括韩中日三国在内的东亚古代庭院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本研究所有计划对东亚庭院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益山王宫里史迹庭院,乃至百济庭院的结构及功能,为益山王宫里史迹内庭院等国内庭院遗址的整修与复原,提供基础资料。

调查范围包括:韩国[高句丽(安鹤宫遗址、大圣山城莲池、定陵寺遗址莲池)、百济(扶余官北里百济遗址莲池、益山王宫里史迹庭院)、新罗(月池或雁鸭池、国立庆州博物馆占地内莲池、龙江洞莲池、九黃洞莲池)];中国[夏•商•周(偃师商城遗址苑池)、秦汉(上林苑•昆明池、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魏晋南北朝(北魏洛阳宫华林院、南朝建康台城宫城华林苑)、隋唐(西都大兴城大兴苑、东都洛阳城西苑、唐长安城禁苑、洛阳城神都苑、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洛阳城上阳宫苑池)];日本[飞鸟时期(上之宫遗迹、古宫遗迹、岛庄遗迹、石神遗迹、郡山遗迹、飞鸟京迹苑池遗迹)、奈良时期(平城宫佐纪池庭园遗迹、平城京迹左京一条三坊十五•十六坪庭园遗迹、平城京迹东院庭园、平城京迹左京三条二坊六坪宫迹庭园。

调查期间为从2010到2014年的5年。从2010年10月3日至10月7日,我们对中国河南省西部洛阳的北魏洛阳宫华林园遗址(A.D. 493~534)和中国陕西省西安的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A.D. 634~663)实施了当地调查。通过调查,收集了中国已发掘调查的庭院资料,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了发掘及研究资料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机构现状等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调查研究信息及人员交流。

从广义的角度,我们将对古代东亚庭院的造景技术变迁实施综合性研究,表明百济庭院的造景技术水平。还观察韩国益山王宫城、日本平城京、中国长安城等古代都城或宫城内庭院状况及地位,为东亚都城的研究以及古代庭院的整修及复原,提供资料。

本研究所将对东亚古代庭院造景文化的变迁过程实施系统性研究


FUTURE SURVEY PLAN
第2次-2011 -益山王宫里史迹的后院规模及结构原理研究Ⅰ(考古学研究)
-发行《东亚古代庭院比较研究Ⅰ》(主题:东亚古代庭院遗址及文物现状资料)
-东亚古代庭园资料比较分析Ⅰ(中国:夏商周至魏晋南北朝;日本:飞鸟时期)
-中国当地调查
:北魏平城(A.D. 398~493)庭苑造景石出土遗址(中国山西省大同)
;魏晋南北朝南朝建康台城宫城华林苑 (中国南京)
-调查成果:《东亚古代庭园比较研究Ⅰ》报告:中国当地调查成果报告
第2次-2011 -益山王宫里史迹的后院规模及结构原理研究Ⅱ(景观设计学研究)
-东亚古代庭院资料比较分析Ⅱ
(中国:隋唐;日本:奈良时期)
-举行东亚古代庭院国际学术论坛
(主题:东亚古代庭院的研究现状与课题)
-中国当地调查:汉上林苑与昆明池(中国陕西省西安)
;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B.C. 203~111)(中国广州)
;隋西都大兴城大兴苑(中国陕西省西安)
调查成果
:国际学术论坛资料报告
:中国当地调查成果报告
第4次-2013 -后院在益山王宫城的地位研究(跨学问研究)
:王宫里史迹庭院及后院的拟定复原方案
-东亚古代庭院资料比较分析Ⅱ(中国:隋唐;日本:奈良时期)
-日本当地调查
:飞鸟时期(上之宫遗迹、古宫遗迹、岛庄遗迹、石神遗迹、郡山遗迹、飞鸟京迹苑池遗迹)
调查成果
:《王宫里史迹庭院及后院拟定复原方案》报告
:日本当地调查成果报告
第5次-2013 -《东亚古代庭院资料比较分析Ⅲ》
(中国:唐以后;日本:奈良时期以后)
-发行《东亚古代庭院比较研究Ⅱ》
(主题:从东亚古代庭院的角度研究百济庭院特性)
-日本当地调查奈良时期(平城宫佐纪池庭园遗迹、平城京迹左京一条三坊十五·十六坪庭园遗迹、平城京迹东院庭园、平城京迹左京三条二坊六坪宫迹庭园)
-调查成果:发行《东亚古代庭院比较研究Ⅱ》最终报告
:日本当地调查成果报告

image 后院全景(航空摄影)
image 庭院中心部全景
image 庭院出土庭院石
image 九州池全景(现在)
image 太液池整修复原现场
image 上阳宫苑池调查现场
image 华林园遗址调查现场
image 太液池缩小模型全景
image 太液池整修复原现场

百济泗泌期瓦的研究

在遗址发掘调查中出土的遗物,瓦和陶器数量最多,为确认建筑年代和变化情况提供宝贵资料。因此,研究所从2009年起实施《百济泗泌期瓦的研究》,以制定瓦的体系性分析研究标准。

详细内容

企画研究名 遗址发掘调查
区分 遺跡の発掘調査
调查期间 2009年~現在
调查资料 无文本资料

2009年,我们实施整理工作,制定了第一次类型分类方案,以整理泗泌期遗址出土的圆瓦当,并制定类型分类标准。基于此,从2010年起,对个别遗址出土的圆瓦当进行分析,对军守里古寺遗址(2010年)、王兴寺遗址及王兴寺遗址东侧瓦窑址(2011年)、官北里遗址及定林寺遗址(2012年)实施了深层次调查,发行了《百济泗泌期瓦的研究》Ⅰ~Ⅳ。

现有研究对个别遗址出土的圆瓦当实施了肉眼观察和计量调查。此次,基于此,还制定了不同遗址的圆瓦当类型分类标准,实施了类型分类。此外,按照不同类型,对制作技术实施了分析,试图复原制作工程,还通过同范瓦的分析,对制作进程和供求关系的特征实施了分析。

到2012年,对扶余地区主要泗泌期遗址出土的圆瓦当的研究分析成功结束,2013年正对益山地区主要遗址出土的圆瓦当实施分析。

百济废弃寺院遗址综合学术调查

我们实施“百济废弃寺院遗址学术调查”的目的在于,制定百济文化圈内废弃寺院遗址 的综合整修方案,为遗址的保存· 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通过它与地表调查、发掘调查的 联系,发展百济寺院研究。我们有计划将实施对百济文化圈内废弃寺院遗址的学术调查, 其起点为百济时期的中心地区——公州、扶余和益山地区,并将扶余定为第一个调查 地区。

详细内容

重点研究名称 百济废弃寺院遗址
区分 遗址发掘调查
调查期间 2008年至今
调查资料 有文本资料

我们实施“百济废弃寺院遗址学术调查”的目的在于,制定百济文化圈内废弃寺院遗址的综合整修方案,为遗址的保存•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通过它与地表调查、发掘调查的联系,发展百济寺院研究。我们有计划将实施对百济文化圈内废弃寺院遗址的学术调查,其起点为百济时期的中心地区——公州、扶余和益山地区,并将扶余定为第一个调查地区。

扶余地区有百济时期至朝鲜时期的不少古寺遗址,其中,百济时期古寺遗址最多,为25处。其中部分遗址在日帝强占时期完成了发掘或整修,或者部分实施了试掘调查,但是也有部分遗址连调查也没有实施,则遭到毁损和破坏。为此,国立扶余文化遗产研究所对百济时期古寺遗址总体实施了现状调查,以观察问题的所在,研究解决方案。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研究,把握扶余地区内古寺遗址现状,对其中百济时期的古寺遗址实施学术调查,发行了报告(2008年)。报告内容包括:先行发掘调查内容、保存及整修方案、发掘调查的必要性以及遗址的保存管理所需的基础内容。报告中的调查范围包括:扶余地区内百济时期古寺遗址及推测为百济时期古寺遗址的25处。报告中的遗址所在地包括:扶余邑、恩山面和窥岩面等。报告介绍了各处遗址的“所在地”、“时期”、“遗址现状”、“保存•整修方案”和“来访路线”,还介绍了遗址的历史面目、现状与未来管理方案。

我们已经完成扶余泗泌都城、益山王宫城地区遗址•遗迹地图的电子化,绘制了GIS用图纸,用国家标准数值地图,绘制了等高线、道路及建筑图纸,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建立了扶余泗泌都城、益山王宫城地区的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除了已有的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以外,正在对扶余泗泌都城、益山王宫城地区新发掘的遗址•遗迹继续实施电子化,建立三维位置信息数据库。我们还有计划建立《百济都城遗址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百济都城调查及研究资料,以此为基础,收集并持续利用百济都城及宫城的空间分析资料,推行百济都城复原所需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image 扶余郡废弃古寺遗址分布现状图

考古织物研究

考古织物研究对象包括:发掘过程中出土的织物、织物纹样、纺织品和纺织工具。该研 究需要考古学、自然科学和织物学等专业知识。现存文物中,织物材质是不易管理的文 物之一。实际上,古代织物很少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只是小片,很难进行实证研究。 而随着保存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发展,织物资料受到很大关注。因此,本研究所对考古学 出土织物实施保存处理和科学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资料

详细内容

重点研究名称 考古织物研究
区分 遗址发掘调查
调查期间 2006年~2008年
调查资料 有文本资料

考古织物研究对象包括:发掘过程中出土的织物、织物纹样、纺织品和纺织工具。针对考古学出土织物实施保存处理与科学分析,实施对古代织物的研究。

存文物中,织物材质是不易管理的文物之一。实际上,在韩国国内,古代织物很少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只是小片,很难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所对考古学出土织物予以高度关注,制订了考古织物相关研究计划。

我们对济州高氏家门的捐赠(2006年)物品——出土服饰文物,实施了保存处理与科学分析,发行了《考古织物Ⅰ》;于2007年,对扶余王兴寺遗址出土的多种服饰文物和织物片、公州武宁王陵• 罗州伏岩里古墓群•瑞山富长里古墓等百济文化圈遗址出土的60余件织物实施了调查;于2008年,在国内第一次实施了古代织物的集大成,发行了《考古织物Ⅱ》;


image 绸缎细部
image 扶余陵山里出土绸缎•麻织物(7层)
image 扶余王兴寺遗址出土罗织物
image 扶余王兴寺遗址出土罗织物
image 织物分析
image 织物分析

王宫的工房

为了对王宫里史迹西北侧一带出土的工房文物实施系统性科学分析以及考古学及自然科 学合作研究,于2005年,我们对王宫里史迹出土的玻璃与制作工具实施了第1次考古化学 分析。第1次分析中,对金属、玻璃和熔炉等285件文物实施了无损分析,观察了文物的 总体特性。分析结果显示,金制品的金银合金比因形态和功能而不同。我们在分析中确 保了多种金制品制作手法资料,除了铅玻璃以外,还发现了碱玻璃。对熔炉的分析结果 显示,熔炉分为金属、玻璃和铜等熔炉,表明了熔炉的形态特征。以此为基础,本研究 所与国立公州大学文化遗产保存科学科金圭虎教授研究小组一起合作,实施了第2次考古 化学分析,对文物实施了失效分析,对原料产地及制品实施了系统性综合研究,为表明 王宫里史迹内西北侧生产设施与王宫里史迹特性,提供了基础资料。此外,还对扶余邑 官北里百济遗址、益山弥勒寺遗址出土的生产相关资料实施了分析,为研究王宫里史迹 工房的运作,提供了比较资料。

详细内容

重点研究名称 王宫的工房
区分 遗址发掘调查
调查期间 2006年~2007年
调查资料 有文本资料

为了对王宫里史迹西北侧一带出土的工房文物,实施系统性科学分析以及考古学•自然科学合作研究,于2005~2006年,本研究所对王宫里史迹出土的制作工具实施了考古化学分析。

第1次调查中,对王宫里史迹出土的金属、玻璃制品和熔炉等285件文物实施了无损分析;第2次调查中,对王宫里史迹出土的铅玻璃片、玻璃制品和熔炉等32件文物以及弥勒寺遗址出土的18件文物等50件文物实施了铅同位素分析。

两次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熔炉的物理•化学特性按照用途而不同,银含量按照金属种类及形态而不同。这表明,在古代制作过程中存在着金纯度的人为调整。此外,发现金汞合金块,查明了用汞合金的镀金,为表明它与益山王宫里五层石塔舍利容器等资料的连贯性,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二,对金连珠•璎珞•吊环•珠子等成品以及浮雕金板•金钉子•金竿等金制品的制作工具实施了考古化学分析,表明了铸造•锻造等多种金制品制作技法。这证明,在王宫里史迹的大规模工房内,制作了王宫专用贵重物品,其金•铜制品制作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第三,开启了百济时期玻璃特征及制作方式研究的新篇章。调查发现,除了铅玻璃以外,益山地区还生产过碱玻璃。此外,调查中首次发现了百济玻璃的winding•drawing等具体制作方法;

第四,对王宫里史迹和弥勒寺遗址出土的铅玻璃实施了组成分析与铅同位素分析,发现了铅玻璃的分布地区不仅有韩中日三国已发现的分布地区,还有不同地区的3、4个文物群落;

第五,对古代生产工具实施考古学•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模式,并实施了系统性综合研究,为研究王宫里史迹内工房设施乃至王宫里史迹特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计划,将制订中长期推行计划,对百济文化圈的古代玻璃•金属生产技术文化及其变迁实施系统性整理,建立古代金属及玻璃制品的出土现状与流向图数据库。并为对东亚古代金属及玻璃制品实施整合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提供关于韩国金属及玻璃制品制作的考古化学与传统技术资料。


image 选定样本
image 用便携式XRF分析仪实施分析现场
image 分析现场
image 确认分析结果
image 玻璃片样本采集地点
image 玻璃熔炉样本采集地点
image 施釉陶器盖样本采集现场
image 整理资料
만족도 조사 이 페이지의 정보와 사용편의성에 만족하시나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