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文化圈知识基础建设研究

为满足确立地区文化圈历史性质之研究需要,以利用累积的伽倻文化圈历史知识资料,提供优质研究服务为目的,自2003年《中国的石窟》起,相继出版发行了《韩国的古代木简》2004年)、《韩国的古代木简-修订版》(2006年)、《庆尚南道的史前文化》(2006年)、《伽倻墓》(2007年)、《咸安城山山城出土木简》 (2007年)、《庆尚南道的城郭》(2008年)、《韩国的古代木器》(2008年)、《庆尚南道的寺院遗址》(2009年)、《木头中的暗号——木简》(2009年)与《伽倻人复原研究》(2009年)等调查ㆍ研究结果与资料集。



特别企划展“比斯伐”(2010年~2011年)

Image

“比斯伐”是《三国史记》中流传下来的昌宁地区的古名称,此次展览是为了以2004年至2008年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发掘调查的昌宁松岘洞古墓群(史迹)为中心,介绍昌宁地区的古墓文化而由本研究所和国立金海博物馆、昌宁博物馆及大伽倻博物馆共同策划开展的。昌宁松岘洞古墓群与校洞古墓群一起为昌宁地区的代表性首领级陵墓群,发现了船形樟木棺、皇南大冢或天马冢等新罗大型古墓中出土的首饰与马具、武器及殉葬人骨等,自发掘当时起就受到国内外瞩目。

详细内容

“比斯伐”是《三国史记》中流传下来的昌宁地区的古名称,此次展览是为了以2004年至2008年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发掘调查的昌宁松岘洞古墓群(史迹)为中心,介绍昌宁地区的古墓文化而由本研究所和国立金海博物馆、昌宁博物馆及大伽倻博物馆共同策划开展的。昌宁松岘洞古墓群与校洞古墓群一起为昌宁地区的代表性首领级陵墓群,发现了船形樟木棺、皇南大冢或天马冢等新罗大型古墓中出土的首饰与马具、武器及殉葬人骨等,自发掘当时起就受到国内外瞩目。此次展览以复原的殉葬人骨“松岘”为主人公,在“比斯伐”、“比斯伐的支配者”、“比斯伐的人们”这三个大主题下,展现了以松岘洞古墓群为中心的5~6世纪比斯伐的历史与文化。展品有松岘洞6•7•15号墓出土文物和桂城与校洞古墓群出土文物、展现了与比斯伐势力之间关系的皇南大冢、金冠冢出土文物等200余件,其中,对正进行保存处理,无法见到实物资料的樟木棺按实物大小进行复原制作后展出;可称作展览主人公的“松岘”与作为古代安葬复原计划之产物的安葬复原品也首次公开。此外,展现了日帝强占期校洞•松岘洞古墓群发掘情景的玻璃板图片与当时流入日本的昌宁地区出土文物图片也共同展出,成为一次回顾100年前时期之痛与遗憾地被淹没的昌宁历史的契机。

特别企划展“比斯伐” 于2010年7月在国立金海博物馆开始展览,并计划2011年前于昌宁博物馆、大伽倻博物馆举办巡回展。由对地区历史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展览的机构相互合作进行的此次展览,必将为促进地区文化遗产研究做出贡献。

image 半球形云珠
image 金银制装身具
image 金制太环耳饰
image 银制腰带
image 三叶文环头大刀
image 银装木心黑漆鞍桥
image 有盖高杯
image 松岘洞15号坟中被露出的殉葬人骨
image 复原松岘洞15号坟殉葬人骨

伽倻人复原研究(2009年)

Image

自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以昌宁松岘洞古墓群15号墓埋葬的4具殉葬人骨为对象,共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伽倻人复原研究。这是一场为对古代人骨资料开展综合研究而由考古学(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法医学ㆍ解剖学ㆍ造型学(天主教应用解剖研究所)、遗传学ㆍ化学(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保管科学研究室)、物理学(韩国考古科学研究所)等人文学与自然科学专家们一起参与的韩国最早的跨学科融合研究。

详细内容

研究结果曾以《1500年前一位16岁女性的生活与死亡》为题发表过报告。

研究结果显示,死于6世纪前后的4名殉葬者从陵墓入口开始,按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之顺序安葬,在中毒或窒息死亡后立即殉葬,他们主要摄取大米、大麦、豆子与肉类,而不是高粱、黄米、小米等杂粮,因此营养状态相对良好。

埋葬在陵墓入口处的殉葬女性仅左侧耳朵佩戴着金铜耳环;从枕骨中发现有多孔性骨过多症,可以得知其曾患贫血。

此外,在胫骨与左右小腿骨中,发现了反应骨,可推测出生前小腿有过一时性反复剧烈运动;通过牙齿的X光检查与骨骼分析推断,此女性的年纪应为16岁。

该女性的人体复原是以法医学与解剖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按照复制骨骼ㆍ复制骨骼组装ㆍ肌肉复原ㆍ皮肤层形成ㆍ硅全身像制作之顺序进行的,其个子为153.5公分,与满16周岁的现代韩国女性相比,体型较小,属于最矮的5~25%范围,脖子长,胳膊尤为短,面孔宽而扁平。

另一方面,2名男性殉葬者为同一母系血统的可能性极高,所观察的mtDNA Haplogroup在朝鲜时期人骨与现代韩国人中也出现,一般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殉葬者是作为墓主下属的近侍者,以便来世也能继续服侍主人。通过殉葬女性佩戴金铜耳环,营养状态良好这一点,可以了解到殉葬者不是单纯拥有最底层之身份。

本研究为过去人类的身体特征赋予了历史性,在对人类的各种了解与解释基础上,来大幅复原古代社会的文化。

image 1.人骨出土状态
image 2.人骨整理作业
image 3. 脸部复原
image 4. 骨骼复原
image 5. 全身复原
image 6. 全身复原
image 7. 全身复原
image 8. 全身复原

木头中的暗号——木简(2009年)

Image

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与国立扶余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木头中的暗号——木简”特别展将自1972年庆州雁鸭池发现木简以来,以古王都的都邑为中心,近40年间从地方各重要据点出土的约500余件木简作为实物资料,同时反映此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将之对国民公开。作为展览图录的《木头中的暗号——木简》中介绍了百济、新罗、高丽的木简,还收录了中国与日本的木简研究现状。同时,还举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高丽的木简山城”,探索了韩国木简研究现状与韩国古代山城的最新研究倾向等。

详细内容

image 庆州雁鸭池
image 庆州雁鸭池木简
image 扶余陵山里寺院遗址
image 扶余陵山里寺院遗址木简
image 扶余双北里
image 扶余双北里木简
image 新安船
image 新安船木简
image 咸安城山山城
image 咸安城山山城木简

庆尚南道的寺院遗址(2009年)

Image

作为伽倻文化圈知识基础工程之一环,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自2009年起对庆尚南道地区分布的寺院遗址与石塔展开调查。在庆尚南道的宜宁、昌宁、咸安地区的寺院遗址中,以19座石塔为中心,实施了第一轮石塔实测调查及关于周边地区现状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宜宁地区宝泉寺遗址三层石塔等4座、昌宁地区述亭里东ㆍ西三层石塔等9座以及咸安地区的主吏寺遗址石塔等6座。此外,还在现状与实测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保存方案,确立了今后制定遗址保存ㆍ维修方案的基础资料。

详细内容

The Gaya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surveying old temple sites and stone pagodas in the Gyeongsangnam-do region since 2009, as part of its long-term goal of establishing a solid base of knowledge about the Gaya cultural sphere.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survey project, we investigated temple sites in Uiryeong, Changnyeong, and Haman, concentrating on nineteen stone pagoda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We inspected four sites in Uiryeong, including the three-story pagoda of the Bocheonsa temple site, nine sites in Changnyeong, including Suljeong-ri’s east and west three-story pagodas, and six sites in Haman, including the stone pagoda at the Jurisa Temple Site. This 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 survey provided us with primary information needed to draw up development plan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historic sites.

image 宜宁文山寺七层石塔
image 宜宁宝泉寺遗址三层石塔
image 宜宁城隍里三层石塔
image 昌宁观龙寺药师殿三层石塔
image 昌宁述亭里东三层石塔全景
image 昌宁兔川里三层石塔东侧面
image 昌宁兔川里三层石塔西侧面
image 咸安舞沂里三层石塔
image 咸安长春寺五层石塔
image 咸安长春寺五层石塔基坛部
image 咸安主吏寺遗址四狮子石塔(1991)
image 咸安主吏寺遗址四狮子石塔(2009)

韩国的古代木器(2008年)

Image

通过正在促进的咸安城山山城发掘调查,出土了包括木简在内的各种古代木器,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对出土木器研究成果与保存处理及保管等研究进行整理,出版发行了《韩国的古代木器》资料集,这是韩国首次发行的关于古代木器的资料集,它不仅包含了咸安城山山城出土的文物,而且收录了全国各地考古遗址出土的木器文物之现状,以向木器研究提供学术基础资料。资料集的主要内容包括韩国古代木器与咸安城山山城出土木器的出土现状及对木器种类、用途等所作的分析,并提出了通过保存处理等确认的树种分析结果。此外,还收录了日本考古学的木器研究现状与木制文物的保存处理方法。

详细内容

image 昌宁松岘洞古墓群7号墓木棺
image 扶余扶余官北里出土的木椁库
image 昌宁飞凤里出土的船
image 庆州博物馆内美术馆用地上出土的各种木制吊桶

伽倻墓(2007年)

Image

关于伽倻古墓的调查于日帝强占期的1913年由关野贞ㆍ谷井济一等日本学者开展的晋州水晶峰ㆍ玉峰古墓群发掘调查开始,迄今已对多达150余处古墓群实施了发掘调查,其范围不仅包括庆尚南道和釜山广域市,而且正扩展到庆尚北道与全罗南ㆍ北道。因此,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继史前文化之后,又促进了伽倻墓知识基础工程建设,收录了庆尚南道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古墓资料的发掘年表及主要调查成果、分布图和现状表,展现了釜山、庆北、全罗道地区的伽倻古墓现状。

详细内容

image 固城内山里古墓群36号墓
image 固城松鹤洞古墓群
image 金海大成洞古墓群
image 宜宁景山里古墓群
image 昌宁校洞古墓群4号
image 昌宁松岘洞古墓群
image 昌宁松岘洞古墓群6号墓石室(北-南)
image 昌宁松岘洞古墓群7号墓石室有机物整理后
image 陜川玉田古墓群
image 陜川玉田古墓群

庆尚南道的史前文化(2006年)

Image

作为伽倻文化圈知识基础工程之一环,为满足确立地区化圈历史性质之研究需要,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收集了关于庆尚南道地区史前、陵墓、城郭与寺院遗址的基础资料,对庆尚南道地区史前、陵墓、城郭与寺院遗址等调查与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今后的课题。其中的第一项工程是开展庆尚南道地区史前文化知识基础工程。书中收录了晋州上村里、昌宁飞凤里、晋州大坪里、马山镇东遗址等庆尚南道地区主要史前遗址的调查年表及调查成果,制作了分布图与调查一览表并令之成为资料。此外,还将相关调查报告、图录与研究论文列成目录,以作为基础资料使用。

详细内容

image 居昌大也里遗址
image 马山镇东遗址
image 昌宁飞凤里遗址
image 昌原南山遗址

韩国的古代木简(2004年)

Image

通过1991年开始共历经15轮的咸安城山山城发掘调查,出土了约280余件木简,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集出土木简资料之大成,并搜集整理了庆州雁鸭池、扶余官北里遗址、河南二圣山城等出土的国内木简资料,出版了《韩国的古代木简》图录。其中收录了出土木简的遗址性质与木简的墨书内容、形态及红外线图片等,是韩国木简研究方面最早的资料集,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详细内容

image 雁鸭池全景
image 雁鸭池出土木简
image 月城垓子全景
image 月城垓子出土木简
image 城山山城第一个蓄水池
image 城山山城出土木简
image 扶余官北里遗址全景
image 扶余官北里出土木简
image 河南二圣山城出土木简
image 木简汇编
image 木简汇编

中国的石窟(2003年)

Image

1997年作为海外遗址调查业务一环而开展了中国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调查,国立伽倻文化财研究所将与其有关的图片资料汇集整理成资料集,该资料集是通过对能了解韩国与中国、印度西北地区佛教文化间的文化交流及韩国与日本古代佛教雕塑之渊源的重要遗址进行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有意义的资料集。

만족도 조사 이 페이지의 정보와 사용편의성에 만족하시나요?